首页 > 最新信息 > 从电影中看心理学(二)
2014
05-28

从电影中看心理学(二)

    电影本身是一种高度戏剧化、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心理学与电影走到一起,也就少不了展示的都是些较为极端的心理现象      
    “致命ID”说的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人格分裂者的自我迷梦,在一具肉体中竟然存在着10余个“性别”、“性格”、“职业”、“相貌”都不同的人格,是一件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关键是当这具肉体在其中一个人格控制下犯了罪,到底应不应该惩罚这具肉体,因为这无异于同时惩罚了其他数个无辜的人格。 心理学电影的种类和数量实在太多,它们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学的体现和应用。其实,所有的电影都是如此,按照电影精神分析理论,观影者普遍存在着“窥视癖”,即通过看电影,来满足内心窥视他人生活的想法。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后窗效应。
    这种生活分为行为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部分,后者毫无疑问更难以“窥视”,也因此更具有吸引力。心理学电影显然极大地满足了这种“窥视”他人精神生活的的愿望,而且越极端、越出乎想象,越容易获得关注,往往口碑和票房俱佳。心理咨询师说:心理学类电影在探讨人性方面,比其它的载体更能表现出一种深度,或者说厚重感,不管是戏虐的,或是真诚的方式,而且这种不做道德评判的演绎(当然剧本和导演本身会有自己的道德倾向)能够使人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多变,也能给人以反思。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严季昌 撰写)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