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斯德哥尔摩效应:《隐秘的角落》第三眼
2020
07-09

斯德哥尔摩效应:《隐秘的角落》第三眼

以下文章由心理咨询师撰写,是企业EAP受欢迎的软文,供大家赏欣。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本文作为第三眼,也是最后一眼,是笔者已经失去按集分析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要把核心亮点抛出来。
在《隐秘的角落》的后几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背叛
2、斯德哥尔摩效应
3、灵魂拷问
人性的善与恶,像两片不同的薄如蝉翼的饼,一片叠加一片,如千层饼一般叠加在一起。当你想把这个千层饼分开时,却发现丝丝相连,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这部剧有多牛?你现在知道了。全剧美中不足的,确有一处败笔,我在文末才能告诉你,谢谢。

数学家笛卡尔借本剧能火一把,着实是一种幸运。这个数学家的两个版本的故事,让朱朝阳对张东升产生了某种情结。张东升和朱朝阳都经历过“背叛”式的人生。张东升杀人,遵循某个规律,先付出关心,然后是被背叛。他的善,没有得到回应,没有真诚。他在杀人之前,妥妥是个受害者。他的善,每次都在罪恶前做一次铺垫,这就是他人生中的“千层饼”。

杀人在张东升的世界里形成了惯性,似乎杀人能够解决他的所有问题。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只要阻止他的,都会成为死人。这也是他曾经想放过3个孩子,还帮助他们的真实原因。也是发现了严良和朱朝阳留一手后,他歇斯底里要杀人的真实原因。

张东升手上拿着刀具,一边说话,一边削皮,看似淡定,其实充满着杀气。朱朝阳是个厉害的角色,他对张东升发出的灵魂拷问:你读书,就是为了杀人么?直击痛点。关于朱朝阳的灵魂拷问,本剧出现了2处和父母的对话,都是直击痛点的!

当朱朝阳能出其不意的把严良翻倒在地时,我们再次验证了他是个用脑子解决问题的人。这部剧,有一部分就是朱朝阳和张东升在用智商角力。 在这部剧中,张东升看似冷血,然而充满着某种悲悯。他的性格目前可以归纳为:缜密、情绪自控能力强,遇事冷静。 为爱杀人,终不得,这种悲剧性的浪漫,最终还是无奈。

这里是张东升心思缜密的表现。张东升正在极为细密的检查警告信的来源。在被警告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惊慌失措,而是理性的检查。

在得知自己杀人的行为被人录下视频时,张东升的这个动作还蛮经典的。这个手势,把鼻子和嘴巴都捂住。捂住鼻子,以免呼吸因紧张而急促,捂住嘴巴,以免因紧张而长大嘴巴来促进呼吸。这是个很自控的手势。正如在1-5集中张东升所表现的,彬彬有礼,情绪不外露。张东升是个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

这双鞋子的镜头表达,取代了一段床戏。高,实在是高。这部分作为修饰朱朝阳母亲的人设,再好不过。在听到同事们讨论别人偷情时,母亲就决定和情人分手。而在朱朝阳的描述中,母亲在知道朱朝阳父亲出轨时,主动要和父亲离婚。这是母亲的人设,她非常爱惜自己的面子的。也是朱朝阳母亲婚姻的问题之一。

因为孤独,朱朝阳向严良和普普打开了心门,义无反顾的帮普普解决问题。严良也是因为在福利院受到了普普的温暖,决定帮她铤而走险。因为掌握了张东升的犯罪证据,这3个孩子开启了违法之路而不能自拔。这当中也显现了社会中不得已的悲哀,他们在努力去解决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普普的最大能量是拉拢了朱朝阳和严良,最后再加上张东升。

 

继母王瑶是个狠角色。夺夫,为女报仇。等见识了她的弟弟王立,就知道为什么她这么狠了。连小姑娘朱晶晶都带着一股狠劲。这些狠,朱朝阳完全不是对手。他被王瑶打,被王立差点整死。连被朱晶晶踩上一脚也只能保持沉默。当王立被张东升杀死时,张东升何尝不是个解救自己的英雄?

张东升靠杀人要回到正常的生活。在希望破灭后,他诱惑朱朝阳杀了自己,为父亲报仇。而这一切获得了严良的直接阻止和警方的间接阻止。严良是这里最理性的角色。从他复制张东升的杀人证据开始,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张东升伏法。

张东升和三个孩子之间发生了某种莫名的效应。他们之间机缘巧合的形成了一种互助。
斯德哥尔摩效应:也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我们看下情结的形成过程:
1、张东升为了拿回自己的三十万,顺便救了朱朝阳,为了自保杀了王立。
2、为了追踪王立,他车载了普普,得知了普普用钱的真相后,他选择了帮助普普来换取保守秘密。
3、张东升在一个瓢泼的大雨日,收留了普普和严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4、普普和严良亲眼看到张东升被高利贷逼迫还钱。
以上就是著名的斯德哥尔摩效应。所以,如果有受害人会嫁给对自己犯过罪的人,与之产生某种情结,从心理学上讲是完全合理的。然而这并不表明是一种原谅,而是某种矛盾,这种矛盾会在某种诱因下让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场朱朝阳的灵魂的拷问,发生在他无意中发现父亲包里已经打开开关的录音笔。父亲果然怀疑自己就是凶手。朱朝阳在这个发现之后,很平静的和父亲谈起了父母离婚时的情况,一步步的把父亲引到内疚。最后这句话,我很想和妹妹进行交换,因为如果死的是我,你就不会那么难过了。这段朱朝阳和父亲的对话,堪称经典。相比,他和母亲道出父母离婚的真相是源于父母彼此的自私时,前者诛心。后者,刺骨。朱朝阳虽然武不能敌,却是个吊打灵魂的高手。

本剧的败笔之处,就属普普这封信了。朱晶晶的死,原本与普普有极大的关联,是普普把晶晶骗到5楼的。朱朝阳的本意是不想让普普欺负晶晶。而这封信居然是普普表示会帮朱朝阳保守秘密。根据人物的性格,此处逻辑存在着瑕疵。

 

这是真正的片尾,大字写着:献给童年。(黑色仅为怀旧,不要多想了。。。)童年,代表着每个人都有着不成熟,有待成长的一面。把本剧献给童年是因为,我们的童年会发生很多对对错错的问题。童年要面对父母的忽略、错误决断、保护、自私……“进步”和“改变”这是一条荆棘的路。当你被坑、背叛、被侮辱、被欺负、被压抑,被无中生有,被抹黑……你的选择是什么?本剧,并没有告诉你,你该选择什么,但是,告诉你,你不该选择什么。

最后,用这张剧照来结束我的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快乐。这个快乐不是建立于他人的痛苦之上。我希望阅读本文后,你们和我一起去追寻这样的快乐。我们这个分析影视剧的栏目叫《心眼看电视》,会一直在这个微信号上做出分享。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做一种坚持,用心灵去看电视,让思想获得升华。
我是和大家一起看电视的乔木。如果你想分享你的分析也可以给管理员留言。

作者:心理咨询师乔木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