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性别及年龄,“个性不合”均名列离婚原因的榜首。然而,夫妻两人的个性本来就不可能完全契合。很多人误以为夫妻之所以能结婚应该是彼此个性相合,事实上,这是因为对对方的好感,使得容忍度提高所予人的误解。
既然双方决定结婚,应该多少已经清楚彼此个性的契合程度。可是,为什么直到婚后才懊悔“跟原本想的 不一样”呢?总结一万名过来人的失败经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价值观的不一致。说得精确一点,也就是不够了解对方的价值观。
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个性一样,不可能和别人完全一致。即使对于工作、教育、哲学、道德等价值观是一致的,金钱观却未必相同。因此,在不同方面总会有“一致”与“分歧”的部分。如果一味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与认知,不但会造成对方的心理负担,当积怨到达临界点而爆发,便是两人宣告仳离的时候。而且问题往往是在生活中日积月累所形成,当事人总是等到对方递出了离婚协议书,才惊觉问题的严重性。
维持家庭生活圆满,要像处理工作一样不断调整,需要的是无止境的磨合过程。在彼此磨合之前,必须先了解对方坚持的信念。
以29岁的林小姐两夫妻为例,由于父亲是公司的老总,她从小便在优渥的环境下成长,而林小姐的先生家里则是在商店街开餐馆的。两人自由恋爱而结婚,当初决定走上红毯时,据说林小姐的母亲曾给予忠告:“你们两个的生活水平差太多了,结婚以后会很辛苦。”但林小姐对于母亲的忠告完全不以为意,直到孩子出生了,才惊觉母亲说的是事实。
林小姐是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环境下长大,所以只要看到可爱的衣服或孩子想要的玩具,都会想买给孩子。因此,总是被老公责骂:“为什么要买那么贵的东西!”而对老公来说,小时候如果有想要的东西,只能一直忍到生日或圣诞节才能拥有。这样的成长过程反映在育儿态度上,使得老公认为不可以养成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的浪费习惯;也不可以太宠孩子,必须教导他懂得忍耐。
这就是“成长环境”所造成的差异。若恶意解读的话,老公在林小姐眼中是个“吝啬鬼”;而林小姐在老公眼中则是个“败家女”。有些夫妻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妻子节俭,先生浪费。诸如此类,由于金钱观的差异造成夫妻失和的例子多不胜数。也因为这个缘故,才有那么多人悔不当初:“应该要在婚前多了解对方的价值观才是”。但其实问题并不在于“没有认清对方的价值观”,而是对彼此的价值观“了解不够透彻”所致。
后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林小姐改变了做法,在购物前会主动跟老公商量,也会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把老公可能会有的顾虑先说出来。例如:“孩子想要买这个,可是有点贵,可以吗?”以询问的口吻试问时,老公的态度也180度大转变:“是有点贵,既然他喜欢,还是买吧!”
其实,老公不能认同的是林小姐不跟他商量,间接强迫接受她的价值观。然而,在林小姐主动与老公沟通到最后拍板定案的过程中,决定的依据不再是单凭任一方的判断,而是身为一家人所彼此磨合而成的共识。
在婚姻生活中,绝对不可以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没有经过磨合,迟早会因为某一方不堪压力而爆发出来。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2014/9/8 17:23:28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880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