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个在上海读博士的女孩,问她,你为什么要读博士?她说,读博士的目的,就是想成为一个博士。成为一个博士会怎么样?将来的工作会好一点,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要高一点,这样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欣赏。别人,指的是谁?任何人,尤其是同学,也是为了自己能认同、欣赏自己。但是当别人欣赏,认同我时,又感觉是假的。其实,自己根本不认同自己。
咨询师观点: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安全感和个性基本在6岁之前,已经形成,如果在6岁之前,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形成稳定而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是工作狂,有些人迷恋网络,有些人迷失在男女情感中,不能自拔,这些人都可能是从外界事物中,寻找自我和存在感的人。只有在做事或者与人的关系中,他们才能感觉到有一种“我在,我是某某”的感觉。
在我们的童年,我们的重要客体,比如,父母,如果父亲一方忽视,而母亲一方,是高要求。那么这样孩子在形成自我感的过程中,可能就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我不可爱,我没有价值”,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是“你要证明自己,你不努力证明自己你就没有价值”。于是,即便在成年之后,依然在拼命的追逐,而追逐的目的,只不过是他人的一个欣赏的眼神,或者一个由衷的点头称是。
李开复曾说一句很发人深思的话,“成为你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一个意义、自我感只能是向内求,任何外在的追逐,终究是空无一物的徒劳。
就像案例中的女孩,她的价值,不在于读了一个博士,而在于她自身,本身就已经具有价值。如果我们的价值,取决于这些外在的东西,比如学历、地位,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的平凡人,就都没有价值了么?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心理咨询师圆玉原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7938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