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认知疗法
2014
05-13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治疗家认为,行为和情绪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对情景所作出的评价,并认为这些评价受个体的信念、假设、思维方式等认知因素的影响。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不同,认知理论提出了S-C-R公式,认为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称之为(C ,consciousness)。这一公式中的S不再指简单的外部刺激物,而扩大为整个现实世界中可以起刺激作用的成分,如事件、情境、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等等。 认知理论不仅把知觉过程看成是意识的,也把情绪和动机置于意识范畴加以研究,认为情绪是大脑把生理变化和对事件的知觉加以整合后产生的心理体验,一方面,情绪产生的过程中包含着生理反应,另外也包含着认知评价因素。而动机与个体行为的目的紧密相联。在意识的支配下,动机与知觉(包括思维)及情绪形成一个个体行为的有机整体。 因此,认知治疗家认为当知觉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充分的信息,或由于对感觉作出错误的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对知觉的准确性或范围产生影响,使知觉受到限制或歪曲,从而导致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那么,要想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就必须首先对原来的认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加以改变,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 认知治疗的种类目前有许多种,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就一些有代表性的认知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合理情绪疗法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又称为 ABC理论,A是指外来的激发性生活事件;B是指个体在诱发事件之后的信念系统,即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由B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艾利斯指出,人们往往认为情绪和行为结果是直接由激发事件A引起的,即由A引起C;但实际上,激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的间接原为,唯有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艾利斯曾提出过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认为那是西方社会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常常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主要原因。而韦斯勒等人对不合理信念进行了总结,认为它包含有绝对化的要求(如:“我必须成功”)、过分概括化(如“自己一无是处”)和糟糕至极等三个特征。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及其方法。

    该疗法是以改变患者的认知为主要治疗目标的.即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不合理的信念给人们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治疗过程一般可分为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和再教育等四个阶段:

    ①心理诊断,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所属的性质及病人对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行分类;当治疗者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病人核心的ABC之后,就可对这一阶段工作做一总结,即对病人的问题做出诊断。在此基础上同病人一起制定治疗目标。

    ②领悟,这一阶段要引导病人学习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强化他们进行治疗的动机。在这一阶段,治疗者要帮助病人达到五个方面的领悟。一是人类情绪并非偶然发生的或基于某种神秘力量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基于科学的规律及与其相关的事件;二是向患者强调人的观点、信念和人生哲学在引发其情绪和行为反应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认识到信念B是引起情绪与行为C的直接原因;三是帮助患者找出造成情绪与行为障碍的不合理信念;四是使患者认识到对自己的心理障碍负有完全的责任,促使其积极参与心理治疗过程;五是帮助病人认识到,如果某些想法是不合理的,就是可以放弃的: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消除情绪障碍。

    ③修通,这是对病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讨论或辩论的阶段,也是治疗的关键阶段。这时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病人的不合理信念,使他们认识到那些不合理信念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同时分清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从而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其他认知行为疗法,如布置病人做认知性的家庭作业或进行放松训练以强化治疗效果。

    ④再教育,这是巩固治疗效果并结束治疗的阶段。这时治疗者要帮助病人巩固在治疗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以便能更熟练地采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使其在脱离治疗情境之后能更合理地生活,更少地受不合理信念的困扰。

    (二)贝克的认知转变疗法

    这种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心理障碍不―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作出的错误推论等也会引起心理障碍。

    以下是贝克等归纳的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的形式:

    ① 任意推断,即在证剧缺乏或互相矛盾之时,武断地做出结论。
    ② 选择性概括,即以偏盖全的认知方式。
    ③ 过度引伸,或称过度泛化。即从一件琐碎的事件出发引伸出关于能力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
    ④ 夸大或缩小,即指对某些事物的过份重视或轻视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表现为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
    ⑤ 双极式思维,或走极端的思维,即把生活往往看成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绝无中间状态可言。
    ⑥ 个人化,是――种变形的内疚心理。即在缺乏相应联系的情况下把外部事件的发生全都归因于自己的过失与无能。

    认知转变疗法的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变患者歪曲的认知,从而改善失调的情绪与行为。其治疗的基本过程如下:

    ①识别自动式思维,是指介于外部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想法,表现为患者对自己、对周围世界和对未来三者的消极评价。这种自动式思维,一般人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首先应学会识别自动式思维。治疗者可用提问、指导病人想象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识别自动式思维。
    ②识别认知错误,为了帮助病人识别认知错误,治疗者应该听取和记下病人诉说的自动式思维以及不同的情境与问题,然后要求病人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找出共性。
    ③真实性检验,这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一旦认识了一种或一组歪曲的信念,就可训练病人按下列顺序进行更严格的检验:我的证据是什么?对那个问题是否还有别的认知存在?假设那是真的,结果是否就会那么糟? 在患者能够认识和评论这些不正确的自动式思维和信念之时,新的、更接近现实的信念便会逐渐代替了旧的、不真实的信念。随后要求病人按照这些新的认知结构去实践,检验它是否切实可行。治疗者还要通过给病人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并让病人反复练习,以巩固新的认知结构。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行为治疗的方法,如通过记录和观察行为达到对现实的正确认识,进而改变病人的认知,去注意监控苦闷与焦虑水平,这就是认知转变疗法常用的技术。

    (三)自我指导训练

    该疗法是由迈肯鲍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他将认知看成是在行为技能发展中所运用的自我指导,这些指导在行为的初学阶段处于意识水平,当行为习得之后,这些指导从意识中消失,以后行为可以自动完成。如果学习的指导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以后的行为就可能发生障碍。为此,应让患者想象用一组新的指导去指导―组新的行为。该方案多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冲动儿童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等。

    (四)应对技巧训练

    该方案由戈尔弗雷德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提出.主要是让患者通过想象不断递增的恐怖事件。然后想象如何应付焦虑,以学会凋节和处置焦虑。患者还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情境。这种方案主要用于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

    (五)内隐示范

    基本方法是在想象中演习目标行为,让患者预先了解事情的结果,并训练患者的情感反应,以产生对应激情境的适应能力。该方案较适于治疗恐怖症患者。

    (六)问题解决疗法

    该疗法要求训练患者详细说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努力选择其中最好的方法。这种疗法常用来治疗障碍儿童和那些似乎缺乏问题解决技能的成人。 除了上述方案外,还有焦虑驾驭训练、应激接种训练等疗法,也有一定的疗效。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选编)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