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
2014
11-10

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

  最近社会新闻频繁报道对性侵孩童的案件,在我国并未颁布相关的法律,而是用“嫖宿幼女罪”来定论。在心理学上把对这种人定义为“恋童癖”,平日大家都这类心理疾病患者,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几点误区,为大家剖析恋童癖这一心理疾病。

恋童癖不等于男同性恋
  人们发现,恋童癖相关的案件中,男性案犯比例远远超过女性,而受害者中男孩女孩都有,于是人们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恋童癖可能与男同性恋颇有关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对恋童癖者来说,性别不是件重要的事,勾起他们兴趣的关键在于年龄。

对儿童实施侵害的一定是老男人?
  人们对恋童者的想象,估计多半还停留在一个猥琐的中老年大叔,隔着铁栅栏,贪婪地望着校园里开心玩耍的孩子们的情景。实际上,这种看法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正如很多罪犯看起来是人畜无伤的老实人,不少对孩子下毒手的人也看起来和蔼可亲,更要命的是,他们和被害者往往还非常熟悉。
  根据1996年美国国家性健康调查,在侵害儿童的案件中,侵犯者有70%以上是孩子的亲戚、祖父母甚至父母。而1964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指出85%的恋童癖者是儿童的亲戚、家庭朋友、邻居或其他熟人。[4]

恋童癖者都是无药可救的坏蛋?
  在心理咨询上,恋童癖被认为是心理失调,是一种性倒错,患者会觉得孩子对他们有性吸引力。而恋童癖者往往也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穷凶极恶,相反,他们会表现出不成熟的个性特征,不善与人相处。
  另外,很多恋童癖者自己在孩童时期就遭受过性虐待。不过,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恋童癖者都是精神上受过创伤的可怜人。实际上,有些恋童癖者还是相当成功的男性,不少还成家立业有了孩子。总之,恋童癖者的成因和背景常常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1]

恋童癖者能被靠谱判断出来?
  如果能够甄别出恋童癖者,那么孩子们就安全了――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发表在《性虐待》杂志(Sexual Abuse)上的一项研究,就曾试图通过三种方法来甄别恋童癖者。
  研究者们对130名侵犯儿童的犯人进行了性反应测试,通过测量他们看到儿童照片时阴茎的状态来判断他们性唤起的程度,结果只有55%的人达到恋童癖者的判定标准。而心理测试的结果是70%的犯人达到恋童癖标准。此外,研究者们还请专家对这些犯人做出评价,结果有77%的犯人被认为是恋童癖。
  不过,当统计结果的时候,研究者非常郁闷的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换句话说,用不同的方法可能揪出的是不同的人。而且,这三种方法也无法判断这些犯人今后是否还会继续侵犯儿童。总之,很难通过对一个人进行测试或调查他的前科来确定他是否是恋童癖。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 - 第2张  | 心灵花园网

上一页  [1] [2]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