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歌说心事,百分百原创。只给你最贴心的私人定制式解答。
说说今天的心事:关于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芦海清被害近8个月后,凶手兼室友滕某抑郁症的话题,产生许多社会争议。其实抑郁症是什么,怎么诊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这类文章及判断方法充斥网上,在此顾歌不作赘述。今天就大家在看了这些文章后的一些疑问,我提出两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的区别,这是经常被大家所忽略的话题,当然这忽略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专业人士的误导。在多数去医院求诊的抑郁征兆者中,都会得到一个无法辩驳的结论,就是罹患了抑郁症,需要通过精神药剂来治疗。姑且不论药物的强烈副作用,这些在药物说明书中都已经列明,只是许多药物使用者更依赖医生的说辞而忽略了说明书中药理的分析。但起码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就是通过坚持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而让自己的抑郁症彻底好转的案例其实是非常鲜见的。而一些得到改善的药物服用者中,无一例外都是拥有药物以外的作用,比如良好的亲密关系、认知改善或自我价值的提升等。这些抑郁者得以改善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本身就不属于抑郁症分类,而是神经症中的抑郁状态而已。抑郁性神经症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以心境低下表现为主的神经症,常伴有失眠、焦虑和躯体不适等症状。这个病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神经症在分类上属于轻度的心理障碍,而抑郁症就属于重度精神障碍了。而且抑郁性神经症没有出现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者社会性退缩等精神状态,日常生活也不受影响。所以在治疗上,两者也会有本质的不同,一般来说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为主,而抑郁症则应当用药物辅以心理咨询。
其次,顾歌要谈一下抑郁症状发生的机理。顾歌认为抑郁不是由于抑郁情绪本身而导致的,而更多的是自身不能接受这种抑郁情绪而出现的冲突化情感所产生的一种自我破坏性状态,这种破坏性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固定化反应,这就是抑郁症。如果要探究抑郁的来源,顾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抑郁症都起源于个体在儿童时期与父母或重要关系之间没有形成积极的亲密体验,这种经验就会让他失去对亲密关系的质疑,从而产生对一切情感关系的泛化性疑虑。就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从小面对父亲对母亲的暴力时,而悲伤的母亲势必会把本该对孩子的爱和关注转向自我疗伤中。于是孩子的许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这样的长期状态中,他不仅在悲伤的气氛中塑造了自己的忧郁性格,他还会从暴力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他也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体验到了忽视。父母都如此,让他如何待人以善;父母对他如此,让他又如何对自己宽厚。自然,这样的孩子几乎都会在他的心灵深处埋下抑郁的种子。
当然从许多案例中,顾歌也发现抑郁不仅仅是一个能量低落的状况。他们也时常会迸发出一种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仅仅在反抗时会异常猛烈,我认为这就是抑郁性攻击。这是因为当抑郁者面临丧失和挫折的经历时,常常出现的自动情绪反应就是愤怒。如果这种情绪反应不能将所面临的威胁加以纠正,那么愤怒就会指向自己,这和其他类型的病态心理是不同的。所以经常可见抑郁症在愤怒后的一系列的自我否定、自残行为,甚至自杀倾向等抑郁症状是接踵而至。因此,顾歌在临床中经常会给抑郁症者一种他们亟需的肯定和安抚,除此几乎不能让他们依靠自己平静下来。因为抑郁症者非常依赖由外界提供的持久而可靠的自恋性满足,以弥补他依恋情感的缺失,这能让他感觉好转起来。所以,对抑郁症者,顾歌建议是经常打一下“情感点滴”,其中的元素就是肯定和赞美,以保证其自恋性的满足来平息包括愤怒和自我否定等抑郁症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32558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